沖繩秧雞

Hypotaenidia okinawae

日文名:ヤンバルクイナ
中文名:沖繩秧雞、山原秧雞、山原水雞
英文名:Okinawa Rail
原產:沖繩島北部

沖繩秧雞的全長約35cm 體重約450g,頭頂到尾羽是深橄欖綠色,臉是黑色,從眼後到脖子有一條白線,腳和嘴喙是紅色,肚子下方是黑白色的條紋模樣,1981年被正式發表,在那之前生活在山原的人稱呼沖繩秧雞為「アガチャー」意思是急驚風,或者是「ヤマドゥイ」意思是山裡的鳥。

沖繩秧雞是國頭村的村鳥、國指定天然紀念物(文化財保存法)、國內稀少野生動植物種(物種保存法相關法律)、瀕臨滅絕物種。

沖繩秧雞主要為日行性,白天找食物或者是在水邊洗澡,而晚上為了要躲避天敵如波布在樹上睡覺。但是不會飛的沖繩秧雞是怎麼跑到樹上的呢?沖繩秧雞有著健壯的腳,非常有力的爪子,就這樣一步一腳印走到樹上。也因此樹皮深裂的琉球松或沖繩栲的巨木,是沖繩秧雞最喜歡睡覺的地方。

在「山原野生生物保育中心」所展示的沖繩秧雞的骨骼標本,不像是一般的鳥類有著發達的胸骨和龍骨突,胸骨是胸肌附著的地方,胸骨中間如山脊般突起的地方稱為龍骨突,龍骨突的功能是支撐飛行的大胸肌,所以像是鴿子等長距離飛行的鳥類,龍骨突非常發達,但是觀察沖繩秧雞的骨骼可以發現:胸骨很小,龍骨突不突出,翅膀比起身體的比例很小,腳很長。沖繩秧雞的構造說明了他適應了不飛行,在地表行走以及走到樹上的生活。

鳥類的胸骨(藍色)取自Wikipedia

沖繩秧雞的近緣種在分布在太平洋的島嶼上,因此沖繩秧雞的祖先可能是有飛行能力的秧雞物種,散布到不同島嶼後,在小島上由於沒有肉食性掠食者而演化成無飛力的秧雞,分布在各島嶼的無飛力秧雞可能是多次獨立的趨同演化。(投影片來源為演講資料)

而這些太平洋島嶼上已經滅絕的秧雞屬動物,滅絕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人類文明的入侵,不會飛的秧雞也成了最容易捕捉的美食,實際上沖繩南部的洞窟中,距今大約2萬年前的地層就有發現沖繩秧雞的化石。現今沖繩中南部的沖繩秧雞滅絕的原因,應該也是因為人類的生活領域開發,造成沖繩秧雞的數量大量減少。

沖繩秧雞的食物包含蚯蚓、蜥蜴、橡實等植物的種子,但是最喜歡的還是蝸牛!如果你在森林裡面找到像這樣中間破掉的大型蝸牛殼,那就是沖繩秧雞吃過的痕跡。

而且沖繩秧雞還會有自己專用的「敲蝸牛石」,研究發現同一隻沖繩秧雞會拿蝸牛到同一塊石頭敲,石頭附近也就散落著蝸牛殼,看來那是沖繩秧雞的廚房喔!

沖繩秧雞的蛋(標本)

沖繩秧雞在地面築巢,大約在3月下旬到6月繁殖,一次產下3到5個蛋,蛋經過大約3週之後孵化,剛出生的雛鳥全身黑色,鳥爸和鳥媽會共同育雛,大概2個月之後會長成跟成鳥相同的顏色,成鳥後就獨立行動。

2023/4/20 國頭村 出生一週左右的幼鳥
2024/5/31 國頭村 成長約1個月的幼鳥,嘴巴和腳的紅色較淡

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,可以發現沖繩秧雞遇到交通事故最多的月份就是育雛的5、6月,為了要找幼鳥的食物,到路旁找食物的時間也增加,也增加了被車子撞的風險。另外發生事故的時段,以早上6點到8點最多,這段時間也是沖繩秧雞找食物的高峰期,不過不管是哪個月份的哪個時段,在山原都要小心慢駛。

如果發現了受傷的沖繩秧雞(或者是不慎撞傷),最重要的是立即聯絡山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(0980-50-1025)或者是NPO法人 動物們的醫院沖繩(090-6857-8917),並且告訴保育人員發現的位置,如果是縣道的話會有藍色的縣道名稱(例如70號縣道)地點(例如照片範例是楚州)以及公里數。

目前在哪條縣道的幾公里處